成都虹满天 · 家里有脑梗患者该如何进行康复治疗?
来源: | 作者:虹满天康养中心 | 发布时间: 2021-09-27 | 195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,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%-80%。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,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。近年研究显示我国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病死率约为3.3%~5.2%,3个月时病死率9%~9.6%,死亡/残疾率为34.5%~37.1%,1 年病死率11.4%~15.4%,死亡/残疾率33.4%一44.6%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 诊断、早期治疗、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。

       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,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%-80%。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,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。近年研究显示我国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病死率约为3.3%~5.2%,3个月时病死率9%~9.6%,死亡/残疾率为34.5%~37.1%,1 年病死率11.4%~15.4%,死亡/残疾率33.4%一44.6%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 诊断、早期治疗、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。


       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:


1.一侧肢体(伴或不伴面部)无力或麻木;

2.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;

3.说话不清或理解 语言困难;

4.双眼向一侧凝视;

5.一侧或双眼视 力丧失或模糊;

6.眩晕伴呕吐;

7.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、呕吐;

8.意识障碍或抽搐。



       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致残性疾患,尤其是近年来脑梗也越来越年轻化,有些小伙子20多岁就患脑血管病的,如果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,可使90%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,其中30%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。脑梗塞康复工作如何做呢?

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,前者就是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,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,肌肉的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。可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,如手指的抓握活动、抓握木棒、拧毛巾等。


       被动运动就是让患者做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运动,被动运动的动作应轻柔,以免引起疼痛或加剧疼痛。可让患者做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运动,也可在无痛范围内做前臂旋前旋后,腕关节的背屈、伸活动等,以保持患肢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。注意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,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。坐轮椅时,应确保患肢不垂于轮椅一侧,可将手置于轮椅扶手上或轮椅桌板上;应尽量避免在患侧上下肢输液,避免过度牵拉手关节及意外的损伤。这样做不但可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,即使在发生后也可防止病情加重,减轻残疾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
       接下来就是床上训练,其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础。如:翻身,起坐,坐平衡三级训练,髋、膝、肩、踝等关节抗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,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,即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。



       在接下来步行训练就是力争达到躯干四肢肌力平衡和对称。 当患侧下肢负重良好后,进行迈步训练及基本步行训练和实用步行训练,纠正患肢膝关节不屈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:双上肢扶床边或周围固定物,双摆放与肩同宽,下肢膝关节屈曲做下蹲和起立练习,继而膝关节交替屈曲,髋关节交替斜上顶做脚尖不离地的踏步练习。本着助于运动到抗阻运动的训练程序,促进瘫侧肌力恢复,力争达到躯干四肢肌力平衡和对称。上肢练习也是从被动—助动—主动—负重的顺序进行,手指由粗大功能到精细功能,尽量使生活走向自理。


       每一位脑梗塞患者的康复锻炼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希望每位来到虹满天医养结合的脑梗患者都能顺利康复。